原创 树优良黑料爆料医德医风让生命之花再放光彩

本文转自:雅安日报

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:

树优良医德医风

让生命之花再放光彩

护士和老人们一起画画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供图

窗明几净的病房里,老人与医护人员围坐在一起做着简单的手工,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……

在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:市四医院),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,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充满着信任与依赖。

走进医院每一个病区,挂满锦旗的墙诉说着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,蕴含着医院对患者的初心。

医院好不好,患者的就医感受是标尺。近年来,市四医院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,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。

陪 伴 让患者有家的感觉

“内科的医护工作者们,你们好!‘五一’将至,向你们道一声节日快乐……每一个老人都维系着一个家庭的亲情和爱,你们以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延续传播这种爱,你们是爱的守护者。我要道一声:天使们,你们辛苦了。”

“五一”节到来时,市四医院内科病人家属微信群里,一位患者家属发来这样一段感谢的话。

秉承着“厚德济世,精博至善”的院训,关心老人,照顾老人,将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,正是市四医院医护工作者医德医风的一个闪光点。

不同于其他综合性医院,市四医院的医护人员往往在更多时候要面对家属不在身边,却需要长期照料的患者,这也更加考验着医护人员的耐心。

护士袁永丽的身后,常常跟着一位老奶奶。这位老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,早已不太认识人。但她总会把袁永丽认成自己的三女儿,一见到袁永丽,就会四处跟着她。袁永丽就一直“假扮”着三女儿这个角色哄着她。

“人年纪大了之后,可能性格会变得很奇怪,就像小孩子一样。在这里,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家属,就是他们的依靠,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他们,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关怀。”袁永丽说。

医院里有位冯爷爷是癌症末期病人,刚来到医院时总是怕自己被家人遗弃。经常打电话叫来家人,对家人发很大的脾气。医院发现了家属的难处,大家就轮流陪着冯爷爷聊天安慰他。渐渐地,老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起信任,老人也不再那么急迫地找家属了。

最终,冯爷爷的家属将一面“医德双馨,情暖患者”的锦旗送到医院,挂在“锦旗墙”上。

这些年,医院收到无数来自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锦旗和感谢信,这些感激不仅来自病房内的关怀,也来自医院各个窗口。

陈爷爷长期住院,每次医保结算时,他都会来到医院医保收费科窗口,打印出账单一笔笔核实。尽管工作人员都知道,账单上的数目经过电脑计算并人工审核后不会出错,但还是耐心地帮助陈爷爷计算,做好解答工作,常年如此。

陈爷爷很感动,手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医保收费科,并填词《浪淘沙》赞美。

“在这里,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,就是把老人当作自己家人,让老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。”袁永丽说。

专 业 让病人重拾信心

一直以来,市四医院承担着全市六县两区及毗邻市州700多万人口的精神卫生工作,心理医学科的病区常年住着不少患者。

医院心理医学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冬说,面对心理疾病患者,医务人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平等看待,要让病人在这里有尊严。“在这里,人文关怀和医术同样重要。”王冬说。

在王冬心里,医德医风是一块基石,它培养着医务人员的爱心和耐心,也为患者重返社会提供着心理支持。

在心理医学科,为患者梳头、洗脸、洗脚、剪指甲、喂饭、喂药、做心理治疗这些常规护理自不必说,还有更多的则是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慰藉。

曾经有一位甘孜州的患者非常感激医护人员对他关照,在出院之后,又专程从自己家中带来农产品要送给大家。“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职责,我们不能收患者东西,但是面对心理疾病患者,他可能会认为不收东西是看不起他。”王冬说,为了让患者打消这种顾虑,医护们先开心地收下了患者送来的“礼物”,又按照市场价格折算后购买成其他物品,“赠送”给了患者。

像这样的“以物易物”,在心理医学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并不少见,医护人员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收下了患者的心意,维护着患者的自尊心。

“随时随地都要首先为患者考虑,让患者放下病耻感。”王冬说。

患者的康复不仅是在医院治疗期间,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同样至关重要。

2022年5月,心理医学一科针对性地制作出适合当下情况的患者出院健康回访卡。

通过这一张小小的卡片,让患者在离开医院后,仍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陪伴与呵护。它记录着患者的基本信息、出院诊断、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内容,让患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,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。同时,通过健康回访卡,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,询问他们的身体恢复情况,解答他们的疑问,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。这不仅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问题,采取相应措施,也让他们感受到医护始终在身边,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。

“我们的心愿是让患者可以回归社会,像普通人一样生活。”王冬说,“每当有患者回医院复诊,看见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正确认识,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逃避时,我们心里总是感到安慰。”

文 明 引领医院不断前行

“帮天下儿女尽孝、替世上父母解难、为党和政府分忧”这是市四医院一直以来的宗旨,也是全体医护人员时时刻刻记在心中的理念。

以患者满意为标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,是医院必须练好的一门“专业课”。

对内,市四医院持续改善医疗服务,通过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和门诊服务流程、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、改善患者住院服务、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等途径,充分运用新技术、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和舒适的诊疗服务。从医疗质量到优质护理,从用药安全到常态化随访,医院努力打通人民群众就医的堵点、瘀点和难点,改变患者传统就医体验。

对外,市四医院牢记服务人民,奉献社会的宗旨,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开展包括基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指导、精神科专家基层带教示教、基层中医药指导、义诊以及健康指导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,加大对区域联盟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支持与帮扶力度,履行作为雅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职责、帮助患者回归社会、推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工作、提升全市群众心理健康水平、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……在回报社会,造福人民的路途上,市四医院步履不停。

“怀爱民之心、守为民之责、谋利民之事,市四医院致力于通过医德医风建设,教育引导每一位医护人员将患者当亲人,用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患者营造家的感觉,用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家属和患者心安。”市四医院相关负责人说。

本报记者 鲁妮娜

编后:

关爱老人从家庭做起

“帮天下儿女尽孝、替世上父母解难。”文中所提医院练好的一门“专业课”,这很值得肯定。但编者认为,对于老人们来说,家庭作为家庭成员的“庇护所”,作为家人,更应该在生活、精神层面上多照顾、关心老年人,而不是只顾着给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满足,或者只需要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场所。

作为家庭成员中的老人,可能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关心。“老有所养,老有所依”,不能只是一句宣传、一个口号,要让老年人的生活摆脱无奈与挣扎,得到社会与家庭的尊重与理解,这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和追求。

家庭、社会应该要加大养老、医疗保障力度,切勿只是“纸上谈兵”,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,让老年人群体切身感受到温暖。只有对老人的生活关照、医疗保障和精神慰藉“三管齐下”,才能为老年人心理问题“把脉”,对症开排忧“药方”,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舒适、幸福的晚年环境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、家庭、医疗机构甚至全社会通力协作的过程。

让全社会共同守护老年人群体,大力弘扬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中华传统美德,做好孝敬老人、关爱老人的责任和义务,让老年人共享现代社会发展成果,安享幸福晚年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