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日17时27分,文昌航天发射场,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,发射取得圆满成功。

△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雨中升空(宿东 摄)

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工程四期首发探测器,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。此次采集的样本区域在月球背面南极——艾特肯盆地,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,嫦娥六号就要去打破常规,探索这个未知的“秘境”。

奔月之旅,路途遥远,“大火箭”为了让“嫦娥”姑娘省点儿力气,可以说贴心至极。从长征五号上的30台发动机,到嫦娥六号上的77台发动机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07台发动机,在不断接力中助推“长五”护航“嫦六”月背采样之旅。

从长五遥六到长五遥八 每发任务之间仅间隔两到三周

从火箭点火升空到探测器近月制动“在轨刹车”;从月地之间长途跋涉,到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;从返回舱精准再入,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,六院人不断打破舒适圈,去迎接一个个充满挑战的“第一次”。

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陈建华介绍,今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将高密度发射,并且未来几年都将持续保持这样的发射频次。从长五遥六、长五遥七到这一次的长五遥八,每发任务之间的准备时间仅间隔两到三周,极大考验了六院试验队的连续作战能力,也展现出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成熟和高强密度发射任务的可行性。

77台大小不同的发动机 组成“太空运输队”持续接力

不仅要带我们领略月球背面的奇观,还要首次从月球背面带点“土特产”回来。嫦娥六号这场跨越53天的“长征”,每个飞行动作都需精确至毫厘,每一次操作都承载着亿万同胞的期待。难度之大前所未有,风险之高不言而喻。

嫦娥六号作为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,六院研制的推进分系统为其提供了轨道器推进子系统、着陆器推进子系统和上升器推进子系统,他们由3台轨控发动机、74台姿控发动机以及贮箱、气瓶、阀门、线路盒、压力传感器等200余台配套单机组成。其中,1台7500N变推力发动机进行月面平稳软着陆,2台3000N发动机分别用于探测器近月制动“在轨刹车”和月面起飞。有了它们的帮助,嫦娥六号探测器就可以在太空中独自完成一系列“高难度动作”。

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师洪鑫告诉我们:“这77台大小不同、性能各异的发动机构建了一条太空‘物流’通道,把任务进行分解,每部分负责不同的功能,彼此接力后完成任务,他们是名副其实的‘太空运输队’。”

月面工作期间 发动机要耐受120℃左右的高温

据了解,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四期的首发探测器,与此前相比,推进系统要求更轻的重量、更高的性能。同时由于系统复杂,对推进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。月面工作期间,发动机产品要耐受120℃左右的高温,这可是在以往的推进系统产品中是从未有过的环境。为此,研制团队针对嫦娥六号推进分系统开展技术提升,对发动机电磁阀和推力室的对接结构进行更改,提高发动机耐高温能力,面对研制过程中的重重难题,研制团队咬牙“死磕”,扎根在试验室、试车台和会议室,不解决问题绝不松口,再一次用成功证明了产品的稳定性、可靠性、适应性。

在古人眼里,遥远的月球既美丽,又神秘,可望而不可及,所以“嫦娥奔月”的神话故事既浪漫又大胆。同样浪漫而大胆的中国探月计划,正在一步步将神话变成了现实。2004年1月23日,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,拉开了中国人探月的序幕。今年,“嫦娥工程”迎来20周年,曾经“人攀明月不可得”,如今“踏月凌天探星河”。回首来路,六院人始终高擎梦想与探索的旗帜,不断凝聚协同攻坚的创新力量,一场场拼搏会战,一次次闯关夺隘,在不断接力中实现一个个探月高难动作,在38万公里外的那一轮明月上一次次留下了中国印记。

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(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)

来源:华商网-华商报

相关热词搜索:

简报_三级电影院_了解最新政策变化”

原创 【嫦娥六号成功发射三级电影院·陕西力量】航天科技六院107台发动机全程护航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之旅

5月3日17时27分,文昌航天发射场,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,发射取得圆满成功。

△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雨中升空(宿东 摄)

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工程四期首发探测器,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。此次采集的样本区域在月球背面南极——艾特肯盆地,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,嫦娥六号就要去打破常规,探索这个未知的“秘境”。

奔月之旅,路途遥远,“大火箭”为了让“嫦娥”姑娘省点儿力气,可以说贴心至极。从长征五号上的30台发动机,到嫦娥六号上的77台发动机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07台发动机,在不断接力中助推“长五”护航“嫦六”月背采样之旅。

从长五遥六到长五遥八 每发任务之间仅间隔两到三周

从火箭点火升空到探测器近月制动“在轨刹车”;从月地之间长途跋涉,到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;从返回舱精准再入,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,六院人不断打破舒适圈,去迎接一个个充满挑战的“第一次”。

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陈建华介绍,今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将高密度发射,并且未来几年都将持续保持这样的发射频次。从长五遥六、长五遥七到这一次的长五遥八,每发任务之间的准备时间仅间隔两到三周,极大考验了六院试验队的连续作战能力,也展现出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成熟和高强密度发射任务的可行性。

77台大小不同的发动机 组成“太空运输队”持续接力

不仅要带我们领略月球背面的奇观,还要首次从月球背面带点“土特产”回来。嫦娥六号这场跨越53天的“长征”,每个飞行动作都需精确至毫厘,每一次操作都承载着亿万同胞的期待。难度之大前所未有,风险之高不言而喻。

嫦娥六号作为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,六院研制的推进分系统为其提供了轨道器推进子系统、着陆器推进子系统和上升器推进子系统,他们由3台轨控发动机、74台姿控发动机以及贮箱、气瓶、阀门、线路盒、压力传感器等200余台配套单机组成。其中,1台7500N变推力发动机进行月面平稳软着陆,2台3000N发动机分别用于探测器近月制动“在轨刹车”和月面起飞。有了它们的帮助,嫦娥六号探测器就可以在太空中独自完成一系列“高难度动作”。

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师洪鑫告诉我们:“这77台大小不同、性能各异的发动机构建了一条太空‘物流’通道,把任务进行分解,每部分负责不同的功能,彼此接力后完成任务,他们是名副其实的‘太空运输队’。”

月面工作期间 发动机要耐受120℃左右的高温

据了解,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四期的首发探测器,与此前相比,推进系统要求更轻的重量、更高的性能。同时由于系统复杂,对推进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。月面工作期间,发动机产品要耐受120℃左右的高温,这可是在以往的推进系统产品中是从未有过的环境。为此,研制团队针对嫦娥六号推进分系统开展技术提升,对发动机电磁阀和推力室的对接结构进行更改,提高发动机耐高温能力,面对研制过程中的重重难题,研制团队咬牙“死磕”,扎根在试验室、试车台和会议室,不解决问题绝不松口,再一次用成功证明了产品的稳定性、可靠性、适应性。

在古人眼里,遥远的月球既美丽,又神秘,可望而不可及,所以“嫦娥奔月”的神话故事既浪漫又大胆。同样浪漫而大胆的中国探月计划,正在一步步将神话变成了现实。2004年1月23日,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,拉开了中国人探月的序幕。今年,“嫦娥工程”迎来20周年,曾经“人攀明月不可得”,如今“踏月凌天探星河”。回首来路,六院人始终高擎梦想与探索的旗帜,不断凝聚协同攻坚的创新力量,一场场拼搏会战,一次次闯关夺隘,在不断接力中实现一个个探月高难动作,在38万公里外的那一轮明月上一次次留下了中国印记。

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(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)

来源:华商网-华商报

相关热词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