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名宿、球日本老太毛茸茸迷 回顾工体的变迁

本文转自:劳动午报

“工体的变迁”回顾展近日在中梦足球博物馆开展。本次展览用图片、文字、视频和展品的形式,介绍了北京工人体育场从“老工体”到“新工体”60多年的变迁。

从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到世界一流的专业足球场,北京工人体育场承载了中国体育、北京体育太多的荣耀时刻。本次展览展出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入场请柬、1990年亚运会足球比赛门票、200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门票等大批珍贵展品,用独特视角记录了北京工人体育场一步步走来波澜壮阔的历史。北京足球无疑是北京工人体育场最亮丽的“名片”之一,在本次回顾展开幕式上,郭瑞龙、张路、李洪政等北京足球的代表性人物悉数亮相。

年过八旬的郭瑞龙指导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曾是北京足球队的球员,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曾是北京足球队的教练员,他对工体这块场地有着很深的感情。郭指导在看到一些老照片时,能马上想起当年在工体比赛的“峥嵘岁月”。1959年北京工人体育场落成,张路指导的父亲沈勃正是设计工程的组织者之一。张指导看到这些历史回顾照片感慨万千。此外,中梦足球博物馆馆长董育与北京工人体育场也有着渊源——当年他是北京国安队的球员。

球迷是足球运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这次展出吸引了众多北京球迷前来参观。老球迷文克俭在“老工体”和“新工体”看了几十年的比赛,这些比赛给文克俭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会,其中既有北京队登顶全国冠军的喜悦,也有“五一九”国家队失利的遗憾,“酸甜苦辣”尽尝也正是足球的魅力所在。文克俭现在是一位体育收藏家,他为足球博物馆贡献了一些藏品,他说这些藏品都是一名球迷对于足球运动热爱的“情感浓缩”,看到这些老球票、旧秩序册,就会回忆起工体绿茵场上那些鲜活精彩的足球比赛场面。

□本报记者 段西元 文/摄